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专栏病症白血病常识
 
专栏



白血病常识

目录
什么叫白血病?
白血病发病的内外原因
白血病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白血病的早期信号
小儿急性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哪些小儿童易患白血病
什么原因可使人得白血病
白血病纯是白细胞病吗
白血病会直接传染吗
什么叫先天性白血病?
什么是低增生性白血病
何谓冒烟性白血病内容
啥是多毛细胞白血病
什么叫混合性白血病?
其他特殊型白血病概述
如何确诊急性白血病
什么样的症状是白血病
什么叫白血病患者前期
老年人白血病有何特点

 

什么叫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特点是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受损,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骨髓及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

 

白血病发病的内外原因

外因是发病不可缺少的条件,主要有三种:

1. 物理性:主要有放射线、紫外线,以石棉为代表的粉尘纤维,以镉、沥青为代表的各种有害物。长期接触上述物质的患病机会比不接触者高3~10倍。如日本广岛原子弹,前苏联核电站事故都引发了相当数量的白血病患者。

2. 化学性:白血病80%与环境污染有关。

3. 生物性:主由病毒和细菌引起。

以上为外因,内因主要有以下五种。

1. 遗传:白血病家族史有多代连续高发,有时比一般人群高出3-4倍。

2. 精神:与较长时间精神压抑、郁闷有关。

3. 免疫:抵抗力减弱或失灵均易发生该病。

4. 不良嗜好:包括吸烟嗜酒、偏食,不科学烹调等。

5. 营养方面:食谱中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等缺乏或失去平衡等都可造成内环境紊乱。

 

白血病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小儿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儿童中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发病年龄在2-5岁。 发病初期,小儿表现为食欲下降、疲软无力、面色苍白,特别是口唇粘膜、眼睑结膜及皮肤较苍白,而且越业越加重,家长往往担心小儿患了贫血而来医院就诊。有些患儿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差,经常出现四肢、躯干皮肤有乌青块、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反复发生鼻出血。还有一些患儿可有发热,热型常不规则。有时伴有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有时可引起骨或关节疼痛。 血常规检查时,往往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周围白细胞的改变,白细胞的总数明显升高,可高达100×109/升;或明显下降,低于1×109/升。血涂片见各种幼稚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呈进行性下降,呈重度贫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检查可见骨髓增生活跃,幼稚细胞超过30%。骨髓检查是明确论断和判定治疗效的重要依据。 一旦小儿出现无原因的发热、面色苍白、乏力、骨及关节疼痛,不明原因 的皮肤瘀点、瘀斑或其他部位出血等,应想到是否患了白血病,必须尽快去医院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论断、尽早治疗。

 

白血病的早期信号

白血病———亦称血癌,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患本病的早期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点;

(1)早期有不明原因发热、疲乏,清瘦、多汗,且贫血、伴肝、脾、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或胸骨、胫骨压痛。皮下、四肢、全身出现紫癜、瘀斑,鼻衄及出血倾向。还有牙龈出血和糜烂特征。

(2)亦有体重减轻,脾脏迅速增大及疼痛,或有溶血性贫血、继发性感染或皮肤浸润等并发症。

(3)并发有头痛、昏迷、失眠、烦躁;精神抑郁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4)不明原因的白细胞总数增加,骨髓像呈异常增生,原始细胞和幼椎白血细胞超出正常比例,并且有形态和质的改变,粒红比例增大。红细胞系统与巨核细胞系统均受到抑制。

(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每视野〉300;红核比例为3:1,久治无效;用强的松等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特别显著,尤其儿童再障贫血最明显。

(6)一般治疗无效,曾服氯霉素而致贫血,红细胞或全血细胞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合并有大出血;细菌或霉菌感染等。

出现上述现象之一者,均应考虑有白血病的早期信号,应当及早就医,去医院或血液科做全面检查,万万不可麻痹大意,延误病情。

 

小儿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并浸润身体其他器官,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牙龈、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复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如浸润皮肤可引起结节、肿块,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浸润到睾丸则睾丸肿大。 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小儿以急淋多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好,急性白血病自然病程较短,但经积极规则治疗后,生存期可显著延长,国外急淋5年以上存活率达65 ̄70%,国内经规则治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已达60 ̄70%,达到国际水平

[症状体症]

1.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苍白、衰弱、出血,以皮肤、牙龈出血、鼻衄常见。 2.组织浸润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可有骨关节、皮肤、腮腺、纵隔淋巴结、神经系统、睾丸等器官浸润并出现相应症状。

[诊断依据]

1.发热、贫血、出血、衰弱。 2.组织浸润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可有骨关节、皮肤、腮腺、纵隔淋巴结、神经系统、睾丸等器官浸润并出现相应症状。 3.血像:白细胞可增多、减少或正常,血红蛋白或血小板下降,可见或无原始和幼稚细胞。 4.骨髓象:骨髓中原始+早幼细胞占白细胞系30%以上。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为L1、L2、L3共3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为7型)。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支援疗法、隔离。 2.防治感染。 3.输血或成分输血。 4.化疗。 5.免疫治疗。 6.白细胞极高者化疗时应碱化尿液,防止高尿酸血症。

[疗效评价]

1.完全缓解: (1)临床症状消失,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2)血像:血红蛋白高于100g/L(10g/dk),白细胞数正常或稍低,分类无不成熟细胞,血小板高于100×10的9次方/L(10万/mm^3)。 (3)骨髓象正常,无白血病细胞。 2.部分缓解: 临床血像及骨髓象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但比治疗前有进步。

[专家提示]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病因未明,但应尽量避免接触苯、亚硝胺类物质、放射线等有害物质,慎用氯酶素、保泰松等药。如出现面色苍白,皮肤、牙龈、鼻出血、发热及骨、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听从医生劝告行骨髓检查,确诊后应进行正规化疗,化疗期间注意营养,加强支援疗法,预防感染,化疗间歇期定期到医院复诊。有报导治疗效果欠佳的重病人行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病情持续完全缓解,生存期延长。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排在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危胁儿童的生命。到现在为止,白血病的发病确切原因仍不明确,所以无法做到完全的预防,只能是从针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预防。

1 与过量的辐射有关或者在治疗癌症过程中的放疗,大剂量的射线接触都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

2 过多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酚等,这种物质多在装饰材料中存在,如油漆、新家具等,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

3 某些抗癌药物可能导致白血病,细胞毒化疗药物烷化剂使用过多会增加白血病发病危险。4遗传因素。例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较高。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是孩子变懒、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等。此后才发生进行性面色苍白、骨和关节疼痛、不规则发热、衰弱、皮肤和牙龈出血等;最后才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继发反复感染,全身衰竭、消瘦。所以当孩子有以下症状应尽早就医,认真检查———

(1)孩子出现高烧,因为白血病源于骨髓,当骨髓中的细胞突变成肿瘤细胞后,不断分裂生长,逐渐把正常骨髓细胞“吃掉”,使得身体的造血功能异常,正常的白细胞减少,而不正常的白细胞疯长,正常人的白细胞数目在4000-10000以下,而白血病患者带有肿瘤的白细胞有时高达10万。由于正常的白细胞少,免疫力差,所以才会感染发高烧。

(2)由于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使得血色素减少,引起患儿贫血,脸色苍白。

(3)正常的血小板生成受抑制,使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凝血功能受损,所以会出现身体的淤斑,牙龈、鼻子等无缘无故地出血,受伤后也很难止血。

(4)癌细胞逐渐浸润肝脾,淋巴结,小儿腹胀,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白血病与其他的癌症不同,其病程的发展时间短,短的2-3周,最长的也只有3-4个月,所以不能耽误治疗时间,当发现以上症状,应马上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哪些小儿童易患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多发生于2—5岁的小儿。尽管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医学专家们已经注意到很多因素:

妊娠期每天吸10支烟以上的孕妇,其后代患癌症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50%,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危险增加一倍。

国外有专家观察,严重受电磁场影响的儿童有易患白血病的倾向。

长期接触化学药品者,其子女患白血病的机会较大。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儿童白血病的发生除了与本身服用氯霉素等有密切联系外,与其父母长期接触汽油、甲苯、煤油、农药有关;孕期大量接触这些物质,有的有害物质突破胎盘屏障,损害胎儿;哺乳期父母的不洁工作服直接接触婴儿,也会造成伤害。

预防白血病的关键就是要保护比较容易患白血病的上述儿童,以及了解白血病的一些早期征象,以便早发现,及时治疗。

(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或胸骨压痛,齿龈肿胀糜烂久治不愈,皮肤出现紫癜、淤斑,鼻衄。

(2)原因不明的各系白细胞减少,久治无效;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3)小儿严重贫血,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4)不明原因白细胞增高,特别是伴有未成熟白细胞增多者。

凡发现以上任何一项异常者,应及早就医,做全面的检查。

 

什么原因可使人得白血病

目前白血病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放射线、某些化学品、病毒和遗传因素等可诱发白血病。放射线如γ线、X线等是放射物质发出的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射线,人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均可导致白血病。这里应说明我们到医院拍片、透视、放射线剂量非常小不会引发白血病。许多化学物质对造血系统有害,有的可诱发白血病。这里列举一些比较肯定的化学物质和药品,如苯及它的衍生物、汽油、油漆、染发剂(含苯胺)等等;药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还有一些治疗癌症的烷化剂可导致白血病。病毒可导发白血病已被公认,如人类T淋巴细胞通病毒(Ⅰ型和Ⅱ型)可引发白血病,人们感染了这种病毒,不会立刻发生白血病,只有当一些危险因素存在时才可促发本病,这些危险因素是放射线、化学品和某些药物,大量病毒的多次接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是危险"催化"因素。白血病的病因中与遗传因素相关,这里的"遗传"不是指的父母患病可以遗传给子女,而指的是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如PH、染色体的存在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非常相关。双胞胎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危险性就很大。

 

白血病纯是白细胞病吗

白血病并非单纯是白细胞的疾病,因为在造血系统的诸系列(红系、粒系,单核系、淋巴系、巨核系等)中,除白细胞系列(粒、单核、淋巴系)可发生白血病外,其他非白细胞系列(巨核系、红系)也可发生白血病。此外,无论哪一系列的白血病,除去本系列中某一阶段细胞发生急性、肿瘤性增殖外,由于肿瘤细胞对正常造血组织的影响,还同时表现有其他正常系列细胞的生长受抑。故此,任何系列的白血病,最终临床上都将表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红细胞减少)、出血(血小板减少)及易感染(白细胞数量及质量异常)现象。。

 

白血病会直接传染吗

白血病是人类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被称作血癌。我们知道,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具有许多造血母细胞,由这些造血母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发育成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人体的造血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造成大量的幼稚细胞广泛而没有控制的增殖,出现于骨髓及其它组织器官中,亦进入周围血液,就形成了白血病。病人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感染等症状。白血病是不会直接传染的,遗传的只是对白血病的易感性,而不是白血病本身。另有资料认为,在孪生子女中,一人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患病机会比正常人高25%。

 

什么叫先天性白血病?

凡是在出生后至第四周内诊断的白血病称为先天性白血病。患者出生时皮肤表现最为常见,约50%的病例除紫癜外,常有0.2-0.3cm的白血病结节。肝脾肿大外,呼吸困难较为多见,细胞类型以非淋巴细胞型多于淋巴细胞型。多数患儿在诊断后数天至数月内死于呼吸衰竭。

 

什么是低增生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呈现有核细胞减少的骨髓象时,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其主要特点有: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缓慢;白血病细胞浸润不明显,肝、脾一般不肿大;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未见或仅见少量原始细胞;骨髓象呈增生减低,原始细胞占30%以上。对此类白血病的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但预后不佳。

 

何谓冒烟性白血病内容

如果将急性白血病想象为熊熊燃烧着的大火,那将不难理解冒烟性白血病是--种具有引起大火燃烧潜在危险的一种隐袭性白血病疾病状态。本病突出的特点为有一段时期病情发展缓慢,历时数月甚至数年,血象亦示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原始细胞仅5%-30%。以后,随着病情演进,临床症状也趋向严重。目前已将此类白血病归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粒细胞过多型(MDS-RAEB)及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粒细胞过多的转化型。

 

啥是多毛细胞白血病

本病系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现有贫血、发热、脾肿大,外周血细胞往往减少。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在外周血或骨髓中见到有特征性的多毛细胞。细胞胞浆周边不规则,呈锯齿状或伪足状突起,有时为细长毛发状伸出。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是辨认毛细胞的重要手段。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且不被左旋酒石酸抑制。免疫分型特点为CD25、CD11呈强阳性。治疗以脾切除为首选,大剂量干扰素及腺泞脱氢酶抑制剂等对治疗本病有良效。有条件者寸考虑骨髓移植。

 

什么叫混合性白血病?

混合性白血病是一组本质有相当大区别的急性白血病,其细胞形态按P,/\B诊断标准很难归类。采用单克隆抗体及分子遗传学技术可将混合性臼血病分为二种类型:

 (1)双表型 门血病细胞同时表达粒、淋两系细胞抗原;

 (2)双系列型 患者具有两群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粒系及淋巴系抗原。如果先为某一系列的细胞,经或未经治疗后转化成另一系列的细胞,称为系列转换;

 (3)双克隆型 十分少见,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可见白血病细胞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克隆组成。混合性白血病的类型判断在制订该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上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特殊型白血病概述

1.淋巴肉瘤性白血病 系指淋巴肉瘤的病程中发生骨髓广泛转移。小儿时期淋巴瘤约有30%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远较成人为高。病人常有颌下、颈部、纵膈等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有淋巴瘤的表现,同时有ALL的血液和骨髓检查所见。一般常按ALL治疗,但预后较ALL差,容易复发。

2.绿色瘤 系指白血病过程中骨骼等部位出现肿瘤病变,表现为局部结节状或块状隆起。多见于眶骨、颞骨、鼻骨、胸骨、肋骨、骨盆骨以及其他扁平骨的骨膜,全身各处的淋巴结、肝、脾、肾、肺、肌肉、乳房及硬脑膜等,其他内脏也均可侵犯。肿块外观与切片呈青绿色,故名绿色瘤。切片与空气和阳光接触后绿色能迅速消失,经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处理后绿色又可复现。多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极少合并于其它类型白血病。除白血病的一般症状外,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眼眶可致眼球凸出,眼睑浮肿、结膜外翻、复视或失明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骨板外层增厚、骨质破坏、疏松等。治疗依照白血病的类型而定,一般采用联合化疗后,局部肿块多在短期内可消失。亦可加局部放疗。

3.先天性白血病 指新生儿时期(4周以内)发病者。绝大多数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其临床表现除一般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征外,皮肤损害最为突出,甚至可为首发症状。多为结节性皮肤浸润,结节较硬,可移动,表面皮肤常呈蓝色或灰色。直径大约为0.2~0.3cm,多见于头部、面部、耳、鼻或驱干部,表面偶可形成溃疡。皮肤损害亦可表现为丘疹、多形性红斑、出血斑,湿疹或疱疹样损害。初生时贫血常不明显,但生后血红蛋白常很快下降而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一般增高,甚至可高达1000×109/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约为10%~80%。骨髓所见与其他时期的白血病相同。本病可合并其他先天畸形。诊断本病时应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本病一般病程较短,多于2~3个月内死亡,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4.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旧称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本病以出现形态学上特异的多毛细胞为特征。这种细胞在光镜下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胞浆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或毛状突起,因而得名。细胞核常不规则,核周常有一圈光晕,偶见核仁,胞浆量中等,瑞氏染色呈天蓝色。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膜表面有较多散射状的细长毛状突起,一部分细胞呈皱折状突起。其细胞膜单克隆抗体表型属成熟B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大多为阳性。酸性磷酸酶阳性,且不被酒石酸抑制。

临床表现在成人以慢性病程者多见,70%~90%的病例有明显脾肿大,部分病人常因体检时发现脾肿大而确诊,约半数病例有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多不显著。周围血象常表现全血细胞减少,多数病例有明显粒细胞减少。骨髓检查比较困难,往往呈\"干抽\"现象,需做骨髓活检。骨髓表现粒系增生减低,网状纤维增多,有中度至广泛的毛细胞浸润。小儿时期此病罕见,多为急性病程,一般为3~10个月。

诊断主要依据找到典型的毛细胞。此病对目前常用化疗效果不佳。脾切除可使生存期明显延长,并能纠正全血细胞减少。文献报道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5.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本病罕见。临床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症状外,常有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等脏器的浸润症状。心脏浸润可出现心室壁血栓、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和坏死,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电图异常改变。尚可见嗜睡、昏迷、抽搐、偏瘫等中枢神经系症状。肺浸润可出现慢性咳嗽、呼吸困难、青紫、肺部罗音等。

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以上,并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原粒细胞>5%。

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本病化疗效果不好。

6.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本病亦少见。临床症状以贫血、出血症状较突出,肝、脾、淋巴结肿大少见。

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见大量嗜碱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增多,各阶段嗜碱粒细胞增多,核左移。胞浆中有粗大颗粒,甲苯胺蓝或闪花蓝(Astia Blue)染色阳性,以此可与中性颗粒细胞相区分。

诊断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粒细胞增多。化疗效果不佳,常引发DIC,多在短期内死于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

 

如何确诊急性白血病

由于病人的症状体征往往不典型或没有什么特殊性,所以本病的确诊,辅助检查尤为重要,如一位病人发烧咽痛来诊,医生不会先考虑这是白血病,但一般会让患者去查白血球计数,当化验结果出来,白细胞数高达数万或数十万并伴有一定的原始幼稚细胞"急性白血病"的初步诊断就形成了。由此可见,这一诊断并非来自病人诉述的症状,而取决于化验的重大发现,故诊断此病,化验血常规和骨髓的进一步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症状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得了这种病的病人,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病人就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因为白细胞类型的不一样,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按白细胞发育成熟的程度区分,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几乎都是很不成熟的、幼稚的,以粒细胞为例,大多为原性粒和早幼粒细胞,晚幼粒等细胞为主。在这里应说明,慢性白血病不是从急性白血病衍变而来的。如按白细胞的不同类型来区分,可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巨核细胞型白血病,有时也可由两种细胞混合而成,如粒一单细胞性白血病。

 

什么叫白血病患者前期

白血病前期(白前)是指在白血病出现之前,有相当一段时间难以确定性质的血液学异常,系在白血病发生后做出的回顾性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相当一部分MDS-RAEB及MDS-RAEB-t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转化为白血病,这些患者的MDS-RAEB期和MDS-RAEB-t期就称为白前白前主要的临床特点有:患者临床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虽经多种治疗贫血难以改善;部分患者还可同时表现有发热或出血等异常;血常规化验可见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细胞减少,可见有巨大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现象象;骨髓中三系血细胞或任两系血细胞表现有病态造血,其中原始细胞比例可增高,但尚未达白血病标准。

 

老年人白血病有何特点

老年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为多见,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骨髓纤维化(MDS)、真红细胞增生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以老年人为常见。

老年人白血病发病率比较高。急性白血病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慢性白血病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与成年人相比,起病相对较缓慢、隐匿,起病时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其它症状较为少见。部分老年人则表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又常常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对强烈的化疗不能耐受,预后较差。

慢淋约三分之二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缓慢,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多在体检或查血象时被发现。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由于病程进展缓慢,多数患者生存期较长。

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比较罕见、比较缓慢的白血病,多数患者为老年人。该病起病隐匿,患者常常因乏力、巨脾而被发现。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本病进展缓慢,患者生存期较长。

 

返回专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