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专栏病症糖尿病最新动态
 
专栏



糖尿病最新动态

目录
国际糖尿病研究获突破
糖尿病人出现高峰
糖尿病高发族裔祸首并非遗传
七成糖尿病患者不知已得病

 

国际糖尿病研究获突破

日前,我国权威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与加拿大1585710安大略生物公司共同建立的全球联合药物实验室,开展国际糖尿病课题研究的攻关小组在北京正式公告,该课题组在胰岛素分泌十条和胰腺功能障碍修复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据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加拿大1585710安大略生物公司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穆拉德博士介绍,“唐复焕胰素介入疗法组合”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攻克胰腺功能障碍修复难题,从源头上治疗糖尿病指明了方向。

 

糖尿病人出现高峰

晨报讯 虽然五一长假才过去4天,但是,昨天记者从南京几大医院了解到,糖尿病人出现了小高峰,且很多是年轻力壮的中年人。

昨天,记者在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看到,节日期间门诊依然一片繁忙。正在候诊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49岁,平时工作挺忙的,本想利用长假跟家人、朋友好好玩玩,想不到过节过得很不舒服。

“老是觉得口渴得厉害,不停喝水不停上厕所,一个熟悉的朋友提醒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所以到医院来看看。”经医生检查、诊断,李先生果然被确诊为糖尿病,而且血糖比标准值高出了一大段。专家表示,很多糖尿病人一开始并没有症状,节日期间过度劳累或者饮食变化容易使疾病发作,所以这两天门诊糖尿病人明显增加。而该院最新完成的一项调查则显示,中年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容易出现抑郁。

“在到我这咨询的病人中,经常会遇到心情比较忧郁的。”省人民医院糖尿病中心专门从事糖尿病教育的蔡娅护士告诉记者,有一位中年女性,因为患上糖尿病后,心情差到了极点,“每次来她都要先伤心地痛哭,哭完再跟我讲讲话,心情才会平复。”该病人之所以心情忧郁,主要是担心患糖尿病后将成为家中的负担,更加害怕原本和她关系就不是很好的丈夫会因此嫌弃她。

 

糖尿病高发族裔祸首并非遗传

新华社洛杉矶4月16日电 (记者高原)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美国印第安人、墨西哥裔、非洲裔美国人及澳大利亚土著人患糖尿病比率较高是由社会、环境及基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并非此前认为的主要由基因遗传造成的。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人类学家米歇尔·蒙托亚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分析这些族裔的基因资料后认为,在这些族裔中存在的糖尿病高发病率现象主要由“后天因素”造成,如贫困、不合理饮食、心理压抑、体力活动少等。

此前,医学界有观点认为,在人类早期历史中,上述族裔“食无定律”,久而久之,他们体内产生了一种专门“搜刮”身体内稀少营养的基因,这种基因成为了如今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蒙托亚等人认为,从患糖尿病的角度上说,基因遗传对上述族裔的影响和对其他族裔的影响是一样的。过去对糖尿病的研究忽视了社会和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要比遗传基因重要得多。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新近出版的美国《生物学和医学展望》春季刊上。

 

七成糖尿病患者不知已得病

按市疾控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南京居民去年十大单病种死因中,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系统疾病以3.3%的比例,造成613人死亡,位列第四,其中最主要的致死疾病为糖尿病,共造成587人死亡。

糖尿病的危害已众所周知,但昨天记者从该中心进一步了解发现,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我市糖尿病的知晓率不足30%。“大多数糖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根本不自知,也许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糖尿病现在杀伤力这么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克勤说。

不知自己得糖尿病的患者超七成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工作人员梁亚琼表示,根据去年该中心调查,我市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4%,患者中只有近30%的人知道自身病情,其他70%以上的早期患者因为尚无症状,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导致不能及时对自身病情采取控制措施。

张克勤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控制,它会带来全身性的并发症,包括失明、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

据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该病具有家族遗传性。但这种遗传性需在外界因素诱导下才起作用,包括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糖尿病人群呈“两头高中间低”

据了解,糖尿病主要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前者主要来源于遗传,后者则主要和肥胖、超重有关。

市疾控中心去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南京人中已知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9%,并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况,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与仅接受义务教育及以下的学历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同,处于相对高位;仅具有中学、中专等中等教育水平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却最低。

梁亚琼分析说,高学历者知道如何科学饮食,但他们往往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运动少且应酬多,导致饮食结构失调,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仅接受义务教育及以下者对科学饮食缺乏认识,偏重于以荤菜为主,同样饮食结构失调。相对应,只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者由于具有一定的科学饮食知识,从事职业也多为半体力劳动,因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最低。

“空腹测血糖”会漏掉部分患者

“现在我们正逐步迈入小康社会,在这种社会经济转型期,市民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倡导合理膳食,并保证充足的体力活动。”张克勤说。

他还认为,要提高糖尿病的早期发现率,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时,应对所有30岁以上的人群都进行血糖监测。另外,目前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空腹测血糖”的习惯也亟待改变,因为临床发现,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血糖指数是正常的,只有在饭后才能显示出异常,所以为了增加安全系数,医院最好对体检者空腹、饭后两次测血糖。

 

返回专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