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专栏病症气胸病因
 
专栏



气胸病因

目录
张力性气胸的基本知识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和治疗
听大分贝音乐者易患气胸
月经为何也会引发气胸
了解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的基本知识

疾病概述

胸壁、肺、支气管或食管上的创口呈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交通,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胸膜腔排出,因此随着呼吸,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以致超过大气压,形成张力性气胸,又称压力性气胸或活瓣性气胸。伤侧肺组织高度受压缩,并将纵隔推向健侧,使健侧肺亦受压缩,从而使通气面积减少和产生肺内分流,引起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和低氧血症。同时,纵隔移位使心脏大血管扭曲,再加上胸腔压力增高以及常伴有的纵隔气肿压迫心脏及大静脉和肺血管(心包外心脏压塞),造成回心静脉血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引起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甚至休克。

临床表现

病人常表现有严重呼吸困难、紫绀,伤侧胸部叩诊为高度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化验检查

若用注射器在第2或第3肋间穿刺,针栓可被空气顶出。这些均具有确诊价值。另外,检查时可发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气管显著向健侧偏移,伤侧胸壁饱满,肋间隙变平,呼吸动度明显减弱。并可发现胸部、颈部和上腹部有皮下气肿,扪之有捻发音,严重时皮下气肿可扩展至面部、腹部、阴囊及四肢。X线胸片虽可直观显示胸腔大量积气,肺萎缩成小团,纵隔明显向健侧移位,以及纵隔内、胸大肌内和皮下有气肿表现,但应强调指出,千万不可依赖和等待X线检查而致耽误时间,引起不良后果。

治疗

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在于迅速行胸腔排气解压。可用大号针头在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刺入胸膜腔,即刻排气减压。将针头用止血钳固定后,在其尾端接上乳胶管,连于水封瓶,若未备有水封瓶,可将乳胶管末端置入留有约 100~200毫升盐水的输液瓶内底部,并用胶布固定于瓶口以防滑出,做成临时胸腔闭式引流。病人如需转送,可在穿刺针尾端缚一橡皮指套,其顶端剪一裂口,制成活瓣排气针。目前已研制出特制胸腔引流套管针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封袋消毒,随时可用,且适于后送。若张力性气胸系胸壁上较小的穿透性伤口引起,应立即予以封闭、包扎及固定。

病人经急救处理后,一般需送入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若气胸仍未能消除,应在局麻下经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隙插入口径0.5~1.0厘米的胶管作闭式引流,然后行X线检查。若肺已充分复张,可于漏气停止后24~48小时拔除胸引管。若肺不能充分复张,应追查原因。疑有严重的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或诊断出食管破裂(口服美兰观察胸引或口服碘油造影),应进行开胸探查手术。纵隔气肿和皮下气种一般不需处理,在胸腔排气解压后多可停止发展,以后自行吸收。极少数严重的纵隔气肿,尤其偶因胸膜腔粘连而不伴明显气胸者,可在胸骨上窝做2~3厘米长的横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颈浅筋膜和颈阔肌,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直至气管前筋膜,切口内以纱布条作引流,气体即可从切口排出。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和治疗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没有气体,仅有少量润滑性液体,在没有明确诱因(如外伤、侵入性操作等)情况下如果胸膜腔内含有气体,称为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又可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身材消瘦的高个年轻人,男性、女性比例为6:1,一般认为多由于肺尖部有胸膜下大疱,肺大疱破裂造成气体外漏于胸膜腔形成气胸;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有肺部基础病变的老年人,由于肺气肿、慢支等引起肺大疱,肺大疱破裂造成气胸。

自发性气胸多在肺内外压力改变时容易发生,如大气压的变化、乘坐飞机、潜水等,多数人是在夏秋、秋冬季节交更之际容易发生。发生后病人可出现患侧胸痛、咳嗽、胸闷、气短,严重的张力性气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死亡。

气胸经保守治疗后(包括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容易复发。据文献报道,第一次发生气胸后的复发率为50%左右,而发生过两次气胸的复发率为80%以上。对于漏气时间较长、复发性气胸或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如飞行员、潜水员等)应及时手术治疗以根除后患。胸腔镜手术(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开胸手术切除肺大疱并行胸膜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活动,不影响美观,疗效肯定,目前已经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

 

听大分贝音乐者易患气胸

比利时科学家最近指出,人们听音乐时将音量调得很大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耳朵和周围的邻居,还有个更可怕的后果,那就是会使自己患上一种肺部疾病——气胸。

据路透社报道,比利时科学家们在最新一期医学期刊《胸科》发表的文章中,列举了4个患有气胸的年轻男子的病例。其中3名男子在音乐厅和俱乐部工作,另一个则喜欢在自己的汽车里大声播放音乐。

负责这项研究的布鲁塞尔学术医院的马克·诺班医生说,这4人的症状看起来都是由于常常听大分贝的音乐而引起的。由此可见,长时间的沉迷于声音大的音乐中很可能是造成气胸的原因之一。

气胸是内科急症之一,由气体在事先无外伤情况下进入胸膜腔而引起。气胸常常突然发病,症状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剧烈的胸痛等。局部的轻度气胸可以自己复原,而发病面积大的病人就需要在肺部插入导管,将胸腔内的气体引出来。

诺班说,自这篇文章发表以来,已经有几个国家的医生告诉他,他们也曾发现过类似的情况。诺班说:“如果医生们在治疗气胸时多询问一下病人,问问他们是否经常沉迷于声音很大的音乐中,那么我相信,由这个原因引起的气胸病例还会增加。”诺班还建议人们在音乐厅和俱乐部里听音乐时尽量往后坐,在汽车里则要关掉一个音箱,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听力,还能预防肺部受到损害。

 

月经为何也会引发气胸

前天林女士来了月经,第二天刚上班就觉得有点胸闷,并且越来越重,不到半小时,她便连气都喘不过来了,接着,嘴唇发紫,额头上也渗出豆大的汗珠。同事们觉得不大对劲,赶快将她送到医院急诊室。

医生很快对她进行了检查。林女士体温正常,血压略低,脉搏细弱而快。右侧胸部呼吸运动消失,用手指轻轻叩打,发出空响(医学上称鼓音),听诊器贴上去听不到呼吸音。医生认为可能是气胸,胸片检查果然不出所料,林女士右侧胸腔充满了大片空气,肺被压成一小团,可怜巴巴地蜷缩在心脏旁边。

原来,位于胸腔左右的两肺,外表各自穿着一件“夹衣”——胸膜。胸膜夹层完全密闭,其中有少许润滑液体,便于呼吸时肺部活动。其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称为负压。

若胸膜被刀刃、弹片、骨折断端刺破,外界空气就通过胸壁或肺部进入胸膜腔,使里面压力大增,从而压迫肺部,造成呼吸困难和气体交换障碍,出现缺氧、气急、休克等症状。肺部如果发生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胸膜也可因此受到影响,当用力咳嗽、打喷嚏,甚至打呵欠时,肺内压力增高,已有病变的胸膜,可能会发生破裂,从而引起气胸。

医生赶紧给林女士做了胸腔穿刺,抽出几百毫升空气后,林女士的病情很快得到改善:呼吸变得平稳,嘴唇颜色也开始由紫转红。她告诉医生,这已是第三次发病。前两次发病情况与这次相似,分别是在半年前和3个月前。当时也诊断为自发性气胸,却未找到真正的发病原因。这次发病前她既没有受过外伤,肺部也从未生过病。

医生想了想,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林女士也就说出心中的一个疑问:这几次发病似乎都是在来月经后的第二天。医生很重视她提供的这条线索,又顺藤摸瓜,详细地询问林女士的经期和孕产情况。林女士15岁月经初潮,平时月经正常。8年前结婚,婚后生过1个孩子,曾做过两次人流术,气胸病是在第二次人流手术后一年发生的。

医生告诉她,发病原因已经找到,与月经有关,这病叫月经性气胸,较为少见。

看着林女士迷惑不解的样子,医生解释说,子宫内膜的特征是增生活跃,在性激素的控制下,子宫内膜周期性地发生脱落、出血,这就是月经。此外,它还有异地生长的特征。女性子宫腔与输卵管相通,输卵管则开口于腹腔。

如有子宫后屈、宫颈狭窄、处女膜闭锁等异常情况,则经血排出不畅,脱落的子宫膜碎片可能逆流进入输卵管,再到达盆腔或腹腔,在那里生长,造成这些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少数碎片行得更远,可随着呼吸运动和肠蠕动形成的腹腔内“气流”,一直向上到达腹腔顶部的膈肌处。膈肌像顶帐篷,将胸腔、腹腔完全隔开。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碎片不易通过膈肌。但如果膈肌先天发育不良,存在缺损,这些不安分的子宫内膜就有隙可乘,进入胸膜。

子宫内膜迁移至胸膜及肺表面生长,当月经来潮时便发生脱落。由于胸膜很薄,易发生损伤,致使空气从肺部进入胸膜腔内,形成气胸,发生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与人工流产吸宫术有关。手术时,子宫腔内为负压,突然拔出吸管,外界空气立即进入,使宫内负压变成正压。此时,宫腔内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碎片便可能经输卵管倒流人内腔。

林女士听了,说:“我以前倒没这病,只是人流后才发生的,莫非与此有关?”

医生点点头,说:“很有可能。”接着又告诉林女土,预防月经性气胸,总的来说,应多方面注意,其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避孕措施,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吸宫术就很重要。此外,还要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如处女膜闭锁、宫颈狭窄或子宫过度后倾等。

月经期避免剧烈体力活动,不宜同房。经前、经期或诊断性刮宫术后,忌输卵管通水、造影术、宫颈电烫、活检及息肉摘除术。

医生建议林女士住院观察治疗,他说月经性气胸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气胸相同。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做胸腔穿刺,或进行闭式插管,乃至开胸手术,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使肺恢复正常形态和呼吸功能,解除紧急症状。

以后可用抑制排卵的性激素,造成闭经,使异位的子宫内膜慢慢萎缩,最后纤维化。必要的话,可切除输卵管、卵巢,甚至子宫。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决定。

 

了解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的形成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或胸膜病变,造成脏层胸膜破裂,引起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气胸产生后,胸膜腔内压力增加(正常时胸膜腔内为负压),使肺不能膨胀,肺压向肺门,甚至使气管、心脏等发生移位,被推向对侧胸腔。

引起气胸的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尘肺、广泛肺纤维化、肺大泡破裂等。肺癌、肺结核空洞、肺脓肿亦可引起气胸。就老年人而言,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占多数,发病诱因多为感染、剧烈咳嗽和哮喘。

怎样判断发生了气胸

胸痛 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这是由于胸膜粘连牵拉、撕裂引起的。胸痛可突然发生,呈刺痛或胀痛,咳嗽及深吸气时疼痛加剧。但由于老年人感觉迟钝,胸痛的表现往往不如年轻人明显。因此,容易造成早期诊断的延误。

呼吸困难 常与胸痛同时发生,年轻人肺压缩小于20%,呼吸困难可不明显。但因老年人多有慢性肺部疾病,且肺功能差,虽然肺压缩仅为10%,亦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如为高压性气胸,患者可呈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呼吸衰竭等。

咳嗽 多为干咳,为胸膜反射性刺激引起。如果合并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瘘,则咳嗽加重,咳脓性痰。

休克 高压性气胸如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可发生休克,这时患者除有呼吸困难外,还有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四肢厥冷、脉搏减弱、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体征,易被原发疾病掩盖(如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造成诊断延误。此时,X线检查可帮助确诊,并可了解肺压缩的程度,同时注意气管偏移的情况,常有有益的提示。

[诊断要点]

一、症状:取决于发生的快慢,肺萎缩程度和肺部原有的病变。患者常有咳嗽,提重,剧烈运动等诱因,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病,患侧剧烈胸痛,继之出现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少数患者发病缓慢,无明显症状。张力性气胸患者呼吸困难显著,紫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

二、体征:小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患者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心、肝浊音区消失,语颤和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左侧少量气胸时;可在左心缘处听到与心脏同步的劈拍声,称Hamman征,病人左侧位吸气时最清楚。大量气胸可使心脏、气管向健侧移位,有水气胸时可闻及胸内振水声。

三、X线检查:气胸患部透亮度增加,无肺纹;肺向肺门处萎陷,当肺萎缩程度不一时也呈分叶状。有时可见胸膜表面条状或带状粘连,肺CT清楚可见肺压缩的情况。

四、人工气胸器检查:能进一步证实气胸,通过检测胸内压力,明确气胸类型。临床分三型。

1.闭合型气胸 2.开放性气胸 3.张力性气胸

五、胸腔镜检:可使95%的自发性气胸明确病因。

自发性气胸如何治疗

一、气胸的治疗

1.排气的适应证选择:闭合性气胸肺压缩<30%时,大多能自行吸收,不需排气。肺压缩>30%时,需排气。

2.排气方法

(1)紧急简易排气法:病情危重无专用设备情况下,可用50—100毫升注射器;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穿刺排气。亦可用一根粗注射针,尾部扎一橡皮指套在其末端剪一裂缝起活瓣作用,插入胸腔排气。

(2)闭式引流排气法:部位选择同上。

(3)负压吸引连续排气法:

3.复发性气胸:除上述处理外,一般采用外科处理,对年龄大,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主张采用胸膜融合术;可用四环素等,诱发化学性无菌性胸膜炎,使两层胸膜粘连,减少复发。

4.慢性气胸:一般主张外科治疗。

二、并发症治疗

小编提醒:发生自发性气胸急救方法

1.液气胸(血气胸、脓气胸):宜尽早抽完积液或作低位闭式引流,肺复张后出血多能停止。如继续出血不止,除应适当输血外,需给予抗感染治疗。

2.皮下气肿:一般在胸腔内减压后可自行吸收。如皮下气肿过重,可将积气用手推挤至一处,用注射器经皮穿刺抽出。

3.纵隔气肿:产生压迫症状时,除胸腔排气外,必要时采用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口排气。

三、对症治疗:适当卧床休息,必要时半卧位;并给高浓度氧吸人,减轻咳嗽,防止便秘等。

四、治疗原发病:对破裂的肺小气肿泡或肺大泡,提倡用胸腔镜作裂合闭合,部分胸膜切除术或楔形肺切除术。

 

返回专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