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专栏病症低血压预防
 
专栏



低血压预防

目录
低血压预防
低血压的日常生活预防
运动可以预防低血压
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预防常识
预防低血压症的五个措施
直立性低血压应该如何预防
低血压患者的生活宜忌
老年人要警惕姿势性低血压
做操改善低血压

 

低血压预防

1.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3. 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4. 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 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低血压的日常生活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

3、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4、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5、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

6、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运动可以预防低血压

1、双臂从身体两侧向头上方举起,双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随后吸气,同时双臂从两侧放下还原;

2、仰卧,双臂放于体侧。吸气,双膝弯曲,然后并拢上举,尽量触及胸部,恢复时呼气。重复5—6次。也可两腿轮流屈膝上举;

3、呼气时上举一条腿,吸气时放下,再呼气时上举另一条腿,吸气时放下。重复4~5次;

4、两腿伸直坐在床上,上体前倾,双臂向前平伸,尽量用双手去够双脚,重复5次;

进行跑步、做操、游泳等运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长期坚持,也可使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

 

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预防常识

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预防常识

1.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保证足够的睡眠、规律正常的生活。

3.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或绷带,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4. 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预防低血压症的五个措施

要预防低血压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二,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

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四,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五,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直立性低血压应该如何预防

1、早期对身体姿势加以调整即有效,如平卧时适当抬高头部;穿弹力紧身衣裤和弹力长袜能减少病人直立时静脉回流的淤积;起床或下地时动作应缓慢,双下肢活动片刻后再缓慢起立可减轻发作;避免喝酒或过高室温,或浴池浸泡、桑拿浴等诱发血压过低;慎用影响血压的药。

2、高盐饮食,适当服用氟氢考的松等对本病有一定效果。

3、盐酸米多君有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的作用,对本病有一定效果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4、麻黄素、阿拉明、利他林等效果不理想且会引起卧位高血压,不建议使用。

 

低血压患者的生活宜忌

1.平素体力活动较少的女性,应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以减少低血压的出现。

2.注意改善营养,多吃动物蛋白等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多饮水。

3.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注意在起床、站立时动作应缓慢,或先保持头低位再慢慢起立,减少低血压发作的程度。

4.老年人患低血压尤应注意平日行动不可过快过猛,因为老年人心血管代偿机制较弱,易于出现晕厥等。

5.有的特殊患者表现为排尿时出现低血压发作。这类患者最好使用坐便器,或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个固定物以防跌倒。

6.低血压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宜忌呢?

(1)宜增加营养,应多吃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

(2)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要多饮水,每日至少喝水2~3升,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血压。

(3)不宜吃得过饱,餐后不要马上活动,可休息30分钟后再站起行走或干其他事。

 

老年人要警惕姿势性低血压

姿势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毛病之一,常在由平躺到坐起或站起时发生,由于姿势改变造成脑部血液流量不足,出现短时头晕,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在发生眩晕的一瞬间跌倒,造成骨折甚至瘫痪。据统计,姿势性低血压最普遍的症状是头晕及全身无力,其次是神智改变、视力变差、眩晕,这些症状都与脑部血流不够有关。

为什么年纪大容易出现姿势性低血压呢?

原因之一是老年人因退化影响,自律神经功能变迟钝,当姿势变化时,自律神经无法很快反应,一时间可能造成脑部血液流量不足。其次,老年人或多或少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控制,而有些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都容易引发姿势性低血压。

老年人的毛病多半非单一因素,且各项机能亦不如年轻时健全,有时是多重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如一位不太爱喝水的老年人,平时或许没什么问题,但到了夏日,血管会调节性地扩张以散热,此时如果喝水不够,整体血液量不足,就很容易产生姿势性低血压。

姿势性低血压并没有严重致命或直接的危险性,但最大的潜在危险在于,老年人夜间起床如厕时,如因起身太快造成头晕目眩而跌倒,可能造成骨折、头部外伤等严重问题,危险是无法预测的。

因此,如果能找出原因最好找到并解决,水分不够的多喝水,服药造成的可改换其他药物,最可行的办法是,老年人在平躺要起身时,最好放慢动作,并先在床沿坐两三分钟,让脑部血液供应充足后,再下床走动。白天多散散步,即使坐在椅子上时也多活动双脚,帮助血液回流。

 

做操改善低血压

低血压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是由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热衷于健美减肥的女青年,由于她们常常采取不科学的节食方法减肥,使得体内缺乏营养,故贫血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尽管一时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但久之就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目眩及心悸等症状。

日本专家为低血压的女性设计了一套体操。实践表明,只要每天早晨做1次,低血压就会得到改善。

1.双脚分开站立,双手握拳向前伸出。从腹部深处发力,一边发出“哈!哈!哈!”的叫声,一边将双手的大拇指伸入拳头内,并用力紧握约15次。

2.身体直立。将双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3次。然后,用左手的掌侧敲打右臂,从手指部开始,直到肩部为止。换侧再做。

3.坐在椅子上低头弯腰,双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侧的拳部,敲打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约30次左右。 (刘捷)

 

返回专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