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学:要在深挖基础理论上创新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e#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学植深厚,博文强识,见解奇新,人誉“中医辞典”。今年初秋,在西安举行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上,记者聆听了任老的授课,果然名不虚传,任老年近八旬,虽然清瘦,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任继学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现任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1990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得者等。任继学教授治学严谨,融古贯今,学验俱丰,勇于创新,在中医内科急症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是我国中医急诊学的开拓者之一,曾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在中医药学术研究方面,他既强调中医的继承,又倡导创新发展。
记者采访任继学教授时,他以独特的视角阐发中医基本理论,思路新颖,说理透达。尤其强调要多读、细读中医古医籍,精研医理,继承和挖掘其中的科学内涵,并不断创新。
一、中医古藉中有丰富的内容有待整理挖掘
任老说,中医在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内经》中不单讲阴阳五行、藏象,其实包含了古代13个学科知识、21部文献内容。
我们几个老中医老是说要继承,主要是它觉得中医的东西丢失得太多。《内经》曰:“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即告诉后人,要善于继承,善于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中医继承得不够,如中医的禀赋学说。禀赋,隋代巢元方称之为“质秉”,王冰称“天赋”,较系统地见于宋代的《圣济经》。禀赋其实讲的就是基因,是父之真阳之气、母之真阴之水相抱,阳化气、阴成精逐渐形成的[1] 现了一个名老中医的风范。
任老说,一提瘟疫,许多人就提吴又可的《瘟疫论》。其实《素问·刺法论》中早就有“五疫”之说,指出疫疠之气是从“天牝(即口鼻)”而入。吴又可的认识和论述也是源于《内经》的,所以还要多读《内经》等原著,不要单看教材,那是引导性的,要在原著中挖掘中医理论的精华,结合临床实际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任老对“毒”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风、寒、暑、湿、燥、火,无毒不伤人,《内经》的七篇大论中提到湿毒、风毒、寒毒、火毒、暑毒等。毒邪可外感,毒也可自生。如暴饮暴食,宿 [3] 现了一个名老中医的风范。
任老说,一提瘟疫,许多人就提吴又可的《瘟疫论》。其实《素问·刺法论》中早就有“五疫”之说,指出疫疠之气是从“天牝(即口鼻)”而入。吴又可的认识和论述也是源于《内经》的,所以还要多读《内经》等原著,不要单看教材,那是引导性的,要在原著中挖掘中医理论的精华,结合临床实际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任老对“毒”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风、寒、暑、湿、燥、火,无毒不伤人,《内经》的七篇大论中提到湿毒、风毒、寒毒、火毒、暑毒等。毒邪可外感,毒也可自生。如暴饮暴食,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