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杂集>水栀的功效
 
杂集


水栀的功效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2日

水栀的功效水栀(《福建民间草药》)【异名】伏尸栀子(《雷公炮炙论》),水栀子(《八闽通志,),黄箕子、黄枝(《福建民间草药》),马牙栀、建栀、黄栀子(《药材学》)。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果实。 【植物形态】大花栀子,又名:水鸡花(《质问本草》),栀子花。 常绿灌木。 枝绿色,幼枝具垢状毛。 叶对生或3叶轮生;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边缘白色,两面光滑,革质;具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 花大,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径约7厘米,白色,极香;萼裂片6,线状;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雄蕊6,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 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径1~1.5厘米,黄色,纵棱较高,果皮厚,花萼宿存。 花期5~7月。 果期8~11月。 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本植物的根(水栀根)、叶(水栀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本品与栀子相似而较长大,一般多作染料用,药用大多作外伤敷料。 此外,同属植物狭叶栀子的果实,亦作水栀使用。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功用主治-水栀的功效】①《中国药植志》:能散热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扭伤。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 【选方】治扭伤:水栀六至七粒,面粉一两,黄酒二两,生姜半两。 共捣烂,敷于伤部。 (《福建民间草药》)

 

返回杂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