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社会功能 作者: J.D.贝尔纳 第七章 科学和战争
科学在战争上的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至必须专门加以研究。科学家们和普通
大众近来开始认识到:科学事业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纯破坏的目的,而且现代战争的性质由
于应用了科学发明,已经变得空前可怕。例如我们知道:
在英国,政府每年耗于军事研究的金额将近3,000,000镑,比其他类型的研究费用总
和的一半还多,而且其他类型的研究不少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军事价值。具体说来,单是用
于研究毒品的金额就几乎等于政府用于医学研究的全部拨款。在几乎所有国家里,科学家们
被征召为军事工业工作,而且被归入在战争到来时从事各种军事工作的人员之列。这一切似
乎都是可怕的新情况,但是科学与战争之间的联系决不是什么新现象;新奇的是,大家已经
普遍认识到这并不是科学应有的功能。
|
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初叶的长期和平使战争对科学的相对重要性(但不是绝对的重要性)有所减
少。例如,蒸汽机车就是同军事需要关系不大的几项主要发明之一。染料的发展证明是和炸
药的发展同等重要的推动化学进步的力量,虽然这两者的化学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不过将近
十九世纪末叶、特别是在普法战争之后和帝国主义竞争开展以后,战争对科学的作用又开始
再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一方面,重金属工业愈来愈仰赖于大炮和军舰的定货,另一方面,
人们还在建立新的化学工业,以便在前此无法设想的规模上提供炸药。大规模钢铁生产是一
项对现代机械文明几乎比任何其他因素贡献都要大的技术发展。可是大规模钢铁生产却是战
争需要所直接促成的。贝塞麦在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时就发明了一种来复线大炮,可
是却找不到经得起这种张力的铁,因而才去从事钢铁生产的研究而且大获成功,与此同时,
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汽车运输而特别是飞机等等的改进,使人们有可能一次调动和
指挥几百万人,同时食品贮存方法和医疗设施的改进,也使这几百万人可以不受饥馑和疾病
的影响而生活多年。
直到经历过上次大战以后,人们才充分认识到这对战争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以前,虽
然有个别目光远大的科学家明白自己的工作正为人类带来怎样的前景,不过大多数人却认
为,科学已经使战争变得如此恐怖,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想从事战争了,并以此自慰。发现热
工当量的焦耳,对于科学对战争的贡献不抱什么幻想,不过他也和塔塔格里亚一样,在涉及
本国的时候持保留态度。
“这些便是科学的正当目标。值得人们深深遗憾的是:科学又有了一个很不相宜的目
标,而且这个目标的重要性还逐渐惊人地有所增加。这便是改进战争技术和相互残杀的工
具。我知道,有人认为,这些改进会使战争的破坏力变得更大,因而往往会使战争打不起
来。我认为持有这种见解的人毫无常识。我相信战争不仅会具有越来越大的破坏性,而且会
更加激烈。个别战役肯定会变得很短而且立见胜负,但是,这一定会使得各个国家迅速兴起
或迅速衰亡,并且使得边界和宪法变动不定,最终必然会败坏文明本身而使和平局面无法维
持。所以科学由于致力于一个不适当的目标,最后可能会自掘坟墓。就这个问题而言,对于
有人滥用科学来达到个人或国家的扩张目的,我们也不能不表示遗憾,因为,其结果只能是
弱小种族灭亡,强大的种族占有其废墟。我这番话是指一般战争。我并不想毁谤人们为保卫
大不列颠的完整和自由所作的努力。我们是迫不得已而这样做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对目
前欧洲军事形势毫无责任。”——根据克劳瑟著《十九世纪的英国科学家》,第140页。
世界大战中的科学
尽管从技术上和科学上来说大战的准备工作规模极大,人们却发现随着战争实际局面的
发展,这些准备工作完全不足以应付需要。在战争期间,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自己成为各自
政府不可或缺的人物,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了。的确在一开头,对这些人才的使用,存在
严重浪费现象。本来可能成为本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的莫斯利竟被派前往加里波
里并在那里阵亡了。英国的一位主要物理学家建议为陆军组织一个气象机构,人们却告诉他
说:英国士兵能在任何气候中作战。只是在英军在弗兰德泥泞地带发动几次攻势遭到重大伤
亡之后,才设立了这个机构。
不过随着战争拖延下去,政府就把科学家们留在国内,以便改进现有的毁灭性武器、发
展新武器和应付敌国新发展的武器。空中战争和化学战争是大战期间科学事业的两项福音。
不过在战争条件下进行科研浪费惊人。往往要在物资和准备工作都不充分的情况下,在短短
几星期中设计出新方法并投入生产。这自然造成物资的极度浪费和生命的重大损失。
协约国为了应付德国人制造的毒气,不顾化学家和工人的死亡或伤残,加紧发展毒气生
产。同样,飞机制造有长足进步,然而在物资和生命方面却付出了重大代价。尽管这样,很
显然,在战争的刺激下,科研成果付诸应用的速度仍然比和平时期活动表面上具有的限度快
好几倍。这表明:在和平时期,科学的进步并不是受到内在因素的限制,而是受到外在的经
济和政治因素的限制。
战争促成了国家组织的科研工作
大战爆发后不久,在德国境外就可以看出,各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的人数完全不足以应付军事形势的需要。德国人的自然资源要少得多,在战争的大部分歧
间,他们却能够在技术上和军事上掌握主动权。德国和协约国士兵阵亡的比例为一比二,德
国人每丧失一架飞机就要打下六架对方的飞机,这一点是意味深长的。因此,战争、而且只
有战争才能使各国政府痛感到科学研究在现代经济中的极大重要性。英国通过成立科学和工
业研究部而公开承认了这一点。这个部主要是为满足平时备战需要而设立的。例如,我们在
1934年的报告书中看到这段话:
“人们过去一直要求英国工业和科学更加密切地并肩前进,战争的环境使他们的呼吁更
显得有力,因为战争环境空前有力地说明:有了可以在工业中利用的科学发现却不再继续采
取措施,那会产生什么后果。例如,我们很快就发觉:我国不幸主要得依赖国外来供应某些
作战上极为需要的物资。当时我国的头号敌人通过科学成果的应用,已经掌握了某些工业产
品,按其程度和性质来说,都足以危及我国的利益。大家普遍认识到:为了在平时和战时都
能取得成功,就应充分利用科学资源,战争的危险为和平时期提供了教训。”
在订立和平条约时,获得胜利的协约国企图把德国人的科学事业据为己有,以便永远确
保自己的势力。可是由于政府官员和工业家把科学看作是配方的总和而不是把它看作是作用
遍及整个经济结构的一种活动,他们仅是取得一些制造染料和炸药的秘方,免得自己的科学
家再去探索,而让德国科学家们通过自己专心致志的工作,把协约国用武力所推翻了的军事
均势重新扭转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