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书山另有路
作者: 田方斌
十五、理解·沟通·激励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对于强者而言,
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在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遭逐乃
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此,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挫折与失败,重要
的是永不被失败所屈服。人只要有追求、有进取,就会有失败,有失败才会有成功。大
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从失败中
走向成熟、走向强大、走向成功,是许多人不断进取的轨迹。对于刚刚步入人生旅途的
青少年朋友而言,由于身心都处在人生的转折时期,因而极易遭遇到挫折的困扰,他们
面对挫折,常常会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挫折乃至失败时,冷静、理
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设置合理的期望值
1997年下半年,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进行了一
次家庭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者中,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是一
个普遍现象,90.83%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至于落空,
35.70%的家长为孩子请过家庭教师,66.03%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过诸如奥林匹克数学、
物理、化学培训班及音乐、美术等特长班的学习;64.67%的家长曾额外为孩子布置家
庭作业。为了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62.52%的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此外,家
长还存在着严重的对孩子溺爱过度、干涉过多的问题。
自1995年开始,同济医科大学的吴汉荣副教授等人在一些中小学进行了近6000人的
学习困难学生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常伴有心理障碍,如学生
本身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人际交往不良等问题,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家长期望值过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对孩子的溺爱、粗暴并存。
每一位父母为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未来的设计,这本身并没有错。合理的期望
值能有助于孩子向既定的美好目标努力,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动力。但是,家长对孩子过
高的期望,漠视孩子的身心特点,无视孩子的特长、兴趣和潜能,而一味赶浪潮,别人
的孩子学什么,就逼着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孩子一旦有所收获则沾沾自喜,孩子一旦不
能让自己满意,则拳脚相加。久而久之,势必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使孩子失去
自尊、自信、厌学、逃学,甚至以死来抗争。这种情形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已屡见不鲜。
作为一位明智的家长,首要的事是与孩子一道来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首先,家长
要让孩子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期望。家长的期望再好,如果不能为孩子所接受,这种期望
就不会起任何作用,这就要求父母的期望值是适度的。如果目标过度,孩子可望而不可
及,就会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行为退缩,出现我们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适度的期望
目标的标准应该是,对孩子而言“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的标准,同时,还应根据孩子
学习的阶段情况和学习能力状况,不断调整期望目标,以保持期望目标对孩子学习的推
动作用。其次,不要因为孩子暂时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放弃期望。孩子没有到达预期
目标总是有原因,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挫折,应与孩子一道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正
确的解决途径,并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样,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中找回自尊和
自信,就会获得一种持续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动则训斥、打骂,放弃了对孩子的期
望和要求,断定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将来不会有出息,其结果往往是会不幸而言
中,贻误孩子终生。
教子做人
大文豪老舍说过,“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
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简言之,就是学会做人。老舍出身寒门,终成一代文豪,就是她
母亲对他进行“生命教育”的结果。
老舍一岁时,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战争中阵亡。这以后,为维持生计、老舍的母亲
平日给别人浆洗缝补衣服,也总是让老舍跟着一起干,这就从小培养了老舍勤劳质朴的
品格。这种品格反映在老舍的写作上,就是过人的勤奋,仅建国初的17年就写出了300
多万字的作品。老舍母亲浇水、扫地、收拾房子等,也让老舍参加,这就从小养成了老
舍爱花、爱清洁的习惯。这种习惯反映在老舍的写作上也颇为光彩照人,老舍写的稿子
那么多,但总是规规矩矩、清清楚楚、一丝不苟。老舍的母亲还讲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
事情给儿子听,侵略者凶恶残暴的罪行,在老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
来创作反映义和团战争的话剧《神拳》,正是从这里开始孕育的。母亲的善良、豪爽,
养成了老舍自强不息、对人热情诚挚的品格。因此,老舍曾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写到: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
无影响的,但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
的是生命的教育。”
干政,1978年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期少年班时,年仅13岁,
1981年赴美留学时是我国公派出国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那么,干政的父母是怎样
把他教育成为天才少年的呢?
干政的父母认为,父母的责任首先是创造条件,发展孩子的心智与正当爱好。即使
孩子智力超常,学习刻苦,但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刻苦劲头也难以
持久,智力超常的优势也难以延续,因而干政父母注重营养地良好的习惯。干政家里经
济状况不太好,但父母不仅创造条件保证孩子的培养,还结合日常生活讲清各种营养的
作用以及饮食卫生要求,讲清起居、体育锻炼的一般规律,并支持孩子发展文体爱好,
所以干政从小就养成了有益于身心的良好习惯和爱好,例如不贪食,不偏食,定时就寝,
定时起床,跑步,游泳,下棋等。就是在13岁进了少年班以后,干政仍然保持了这些良
好的习惯。
其次是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讲理想抱负。干政父母认为,智力在孩子的成长中起
重要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关键是看智力能否充分发挥。有的人智力好,但怕苦;
有的人智力虽好,却不是用在学习上,这都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
须在少儿时代就激发他的理想抱负,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因此,
从幼年开始,干政的父母就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他们养成不
依赖别人,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父母从小就要求干政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从小养成独立生活能力和坚强自信的性格,使干政勇于攀登、锐意进取。要不是这
样的话,干政是难以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
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干政父母的经验发现其智力潜在优势并加以引导培养。父母
教育孩子不能揠苗助长、填鸭灌注,而要发现其智力所长,进而因势利导,加以辅导培
养。干政的父母发现他有特殊的计算能力,就重点辅导干政学数学。从学数学中父母发
现他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又引导他学习理化,还创造条件帮助他循序渐进地前进。干
政兴趣广泛,自学能力强,父母为了避免他泛而不专,便常告诉他要集中精力狠抓专业,
同时诱导他把一些爱好转为业余消遣,通过深入钻研找到乐趣。从干政的成长过程来看,
其父母所采取的正确、全面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一个成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教会孩子做人,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孩子只有心智健康,就不会为前进中的挫折所击倒,在成功中有所得,在挫折中有所获。
走近你的孩子
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做家长的,有的总认为自己
是过来人,都有过自己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既能了解孩子,也是能够教育好孩子的;
做子女的,有时不免认为父母是老眼光、老脑筋,不尊重他们,不理解他们。这样,当
孩子获得成功时,尚能与父母分享喜悦和快乐,但一旦遇到挫折时,对家长则采用躲避
的态度,将烦恼倾注在日记里,或是宁愿告诉自己的同学、朋友,对父母则噤若寒蝉。
久而久之,家长与子女间变得陌生和疏远。由于孩子的挫折心理得不到合理的调和,变
得落落寡欢,丧失自尊与自信,学习每况愈下。
作为家长,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当孩子遭遇挫折而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
家长更应理解、尊重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
渴望父母的理解与扶持的。
有一位初二的学生说:“我的家长在单位是局长,人家都说他有水平。但他的水平
只能在单位里发挥,一回到家里就满不是那么回事啦!他跟我讲话,总是居高临下,总
不对我的心思,我们之间好像隔着一堵墙,谁也不了解谁,很难沟通。其实,我是多么
希望他能平等、平心静气地跟我谈谈,那怕是一两次也行。”
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写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不像以前那样在妈妈
面前畅所欲言了。我喜欢独处,希望无论在家里还是自己的头脑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
的空间。我总爱一个人想很多事,我爱写日记,像对一个知心密友交谈,但这不是给老
师和家长看的。我妈的许多看法与我不同,她虽是个编辑,自以为了解我,实际上她讲
的很多道理我都听不进去。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人长大,懂道理了,却反而与父母变得
陌生了。”
这两位中学生的心声给我们家长提了个醒,做家长的应以平等的态度、理智的心态
走近你的孩子,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双方多沟通、多交流,特别是当孩子受到挫折时,
应详细了解孩子受挫折的类型,有针对性给予指导。
一般说来,孩子受挫类型分为这些:
学习性挫折 这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挫折,如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学习成绩达不
到自己的目标,经常考试不及格;家庭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因学习成绩太差而留
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自尊性挫折 如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自我感觉多方
面的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能评上“三好学生”,没被选上班干部;父母和教师管得严、
压得紧,没有自由等。
志趣性挫折 如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
责备等。此外还有交往性挫折等。
家长在深入了解孩子受挫类型基础上,给予孩子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帮助孩
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让孩子学会承受
前不久,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们一位同事的儿子,从小学到初中,
成绩都非常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是优秀学生干部。因此,长期以来,他一直
生活在赞美声中,生活在成功的光环之中。父母一直希望他考上重点高中,他自己也认
为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或许是压力太大,或许是偶尔的失误,中考成绩下来后,考重点
高中的希望被粉碎了,他只被录取到就近的一所高中就读。邻居们见了摇头,家长长吁
短叹,学生本人则更是羞愧难当。习惯了在赞美声中生活的他,仿佛觉得世界末日一般,
一气之下,跳楼而亡。面对前去安慰的人们,孩子的父亲不停他说:“这是为什么?为
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一个周边高矮不等的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
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那位自绝身亡的初中生,其智力和学习能力就像那木
桶的最长的那块板,而他的抗挫折能力却是那最短的那块板,面对中考,他没有输在智
力上,而是输在了抗挫折能力上。
困难和挫折,对于处在人生初步的中学生而言,是在所难免的,但同时它也是一所
最好的学校。因为,良好的承受挫折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挫
折屈服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培养承受挫折能力,对今天的孩子尤为
重要。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作为家长要着重对孩子进行心理诱导,尊重、关心孩子,同情、
谅解他们,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去谨慎地接触他们的心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挫折
情况教会孩子抗挫折的方法,让孩子自我解脱,自尊自信,从挫折中站起来,去创造未
来。
教会孩子合理释放。家长在发现孩子受挫后,不要让孩子把苦闷压在心里,要采用
适当的形式宣泄受挫的苦闷心情。家长可提醒孩子用交谈或书信方式,向可以信赖的亲
人、老师、同学和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压抑之情,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缓解心理
压力;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把心中的不快旁若无人地宣泄出来,可以起到理清思路,稳
定情绪,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
教会孩子使用目标转移法。孩子受挫时,情绪极不稳定,常常为挫折感所困扰,或
者急躁易怒,或是闷闷不乐。这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转移注意目标,消解紧张心理,
如陪孩子外出散散步、让孩子听听音乐、聊聊天或参加感兴趣的集体活动来分散他们的
注意力。这样,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抵消他们心中的烦恼,减轻或消除挫折感。
挫折对每个人都在所难免,但需要理智地对待它。作为家长,除引导孩子适当宣泄
受挫后的苦闷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理智地解脱。家长可与孩子一道仔细分析受挫
的原因,找出走出挫折的改善方法,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以求得理智的解脱。
------------------
其它文库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