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海上花》的拍摄(3)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

作者: 朱天文

《海上花》的拍摄(3) 



  四 

  最后来讲拍法,所谓一个场景,一个镜头,这个东西大概是侯孝贤电影最被人拿出来说的。比如说《海上花》一开头九分钟,没有一个cut,全部是从头到尾演完。这是一场一镜,场面的调度就非常重要,因为它不是用cut短接来接的,这就牵涉到电影上的两个系统。没所谓好坏,是两种说故事的方法,某方面也代表说,你看世界的方法。一个就是蒙太奇(montage),一个就是长镜头(longtake),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系统的语言。 

  这里我援引一下陈耀成的一篇文章,题目叫《长镜头下的〈海上花〉》。如果大家知道的话,蒙太奇来自苏联当时大导演艾森斯坦,他倡导把现实割裂,然后重新组合。通过剪接,把这组合变成电影蒙太奇的美学。这为什么会在苏联的艾森斯坦出来的呢?他原本是要烛照社会的不平等,唤醒阶级意识。比如说有ABC三个镜头,它可以是ACB,CAB,这组合一变,传达的讯息完全不一样。当时艾森斯坦目的主要是烛照社会的不平等,我要你看这个,我要你看那个。但是蒙太奇发展到今天变成什么呢?大家看MTV是最清楚的,已经发展到一秒里头有一个cut,这很讽刺,跟它的起源很违背。现在的声光太多了,大家都心不在焉,因此你必须用更强烈、更快速的东西来抓住这些心不在焉的群众,成了消费影像的文化。那么长镜头是什么呢?长镜头在法国的巴钦(Bazin)的经典作《什么是电影》这本书里讲的,它就是比较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看到的状况,连续的,不切割,也不重新组合,基本上纪录片的精神就是长镜头的精神。当这东西呈现在银幕上,其实是观众在选择,它把一个场面,一个调度,拍给你看,里头出什么来,是观众自己去看,从里头看到的讯息是比较多元的、复杂的,这个是长镜头的系统。 

  所以拍《海上花》的时候,除了是从日常生活细节跟节奏的铺排上把这底色做出来,其次就是一场一镜(onesceneoneshot),用这个方式来讲故事,希望达到一个目的:《海上花》虽然是一个妓院的故事,可是它如此的本色,如此的日常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