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我读
我读

作者: 梁文道


【作者小传】

乔治·史坦纳(GeorgeSteiner),当代备受尊崇但也极具争议的文学批评及翻译理论大师,同时以研究犹太大屠杀和西方文化之关系闻名。史坦纳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语言及翻译面面观》、《马丁·海德格》、《希特勒的圣克里斯托堡之途》、《何谓比较文学》、《蓝胡子城堡:对文化再定义之讨论》、《英译荷马》、《不枉热情:1978 1996论文集》、《造物文法书》等等,其中《巴别塔之后:语言及翻译面面观》已成为翻译理论经典,影响甚巨。目前居住于英国剑桥。

085《大师与门徒》

086乔治·史坦纳

在不同类型的老师中,最为人神往甚至崇拜的就是所谓的“大师”。如今我们讲到大师,想到的大抵是一个有学术成就和地位的人,而最传统、最经典的大师指的则是孔子那样万世师表的人,或是耶稣那样改变人类社会的传扬者。他们作为老师,跟门徒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哲学、历史、文学范畴历来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题目。如何融会贯通地把从音乐到建筑、再到哲学等各门类里的大师与门徒一一理清呢?给大家介绍一本很特别的书:《大师与门徒》。

《大师与门徒》这本书也可译作《大师的教育》或《大师的课堂》,作者乔治·史坦纳是当今世上最博学的三个人文学者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意大利波隆那大学有名的大作家艾克和美国哈罗的布罗姆,三人都是学贯五经的大作家。

这本书虽然是乔治·史坦纳的演讲集,但绝对不是一本容易看懂的书。它沿袭了乔治·史坦纳过去几年写作和演讲的风格:做大量的引述,提大量的人名,在大量历史文献典籍中简单地带过几笔并看出中间的关联。他写的东西虽然不深,但是预设了你的知识背景,对西方文化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看得懂他写的东西。但只要看得懂就会发现他写得非常好玩。比如书里提到一个在中国号召力很强的人,德国的海德格尔,他讲了海德格尔当年跟胡塞尔的关系。胡塞尔是现象学之父,当年曾经指导过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亦步亦趋跟随了他十几年,但是后来慢慢出现了叛逃之心,他表面上对师傅毕恭毕敬,但私底下却跟别人通信时嘲讽自己的老师。

书里谈到这个师生关系时提到了亚里士多德拒绝柏拉图某些学术所引来的著名说法,即“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老师常常希望自己的东西能有人继承,未完成的事业能有人接续,可这种问题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严肃的教育学问题,甚至不是教育哲学所探讨的问题,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课题,这本书里谈了很多诸如此类的课题。比如提到了“师生恋”,史坦纳花了很多篇幅去谈的师生恋不是一般的师生恋,而是掺杂有欲望的师生恋。

08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柏拉图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耶稣,另一个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他很重要的导师,而在史坦纳看来,这个导师跟性欲是有关系的。在师生恋这个部分,英文原版中提到一个概念,说苏格拉底用一个最通俗的讲法来比喻,说他是一个“重欲者”,一个“情欲主义者”。在他的教育里面,无论是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教育,还是到最高级、最抽象的教育,爱欲都充满其中,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欲。

为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欲呢?在想念篇里有一个片段。苏格拉底曾经有一个学生,很崇拜他,苏格拉底长得是出了名的丑,又是一个老头,但是他太爱他的智慧,他自愿留下来陪苏格拉底睡觉。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人谈恋爱指的就是同性恋,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格拉底逐步引导他的学生,先以最大的自治力节制自己对学生的欲望,然后逐步引导他往更高的境界去走。这个更高的境界在柏拉图的恋爱里,我们都以为跟欲望和爱欲无关,可是回想起来,像史坦纳讲的,这难道不就是一种最深刻的爱欲表达形式吗?所有的教育都牵涉到说服。教育像强奸一个学生,牵涉到一个学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