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我读
我读

作者: 梁文道


【人物小传】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系主任。主攻广播电视媒介学,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

???

????这两年《论语》跟孔子突然成了潮流,很多人重新谈论起《论语》,《三联生活周刊》也拿孔子做了封面文章,将解读《论语》的历史分成“俗讲”跟“学术讲法”两部分。说到“俗讲”大家就会想起南怀瑾先生,认为他的解读是俗讲的代表,我个人觉得这个区分不完全准确,因为所谓的学术讲法跟民间讲法在古代是不完全存在的。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形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界”概念,不像今天,有一个专业的学术体制,有大学,有研究所,所以我们才有所区分。有一些人叫做民间学者,在民间用通俗浅白的语言去讲论语;也有人是从很专深的古文献的角度,从哲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孔子,这就属于学术界的讲法。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使《论语》成为畅销读物的功臣于丹教授。自从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论语》之后,她跟《论语》便同时红火起来。于丹教授这本书的确把《论语》解释得非常通俗,甚至被人诟病,觉得她简直把《论语》讲成一本现代版《心灵鸡汤》了。比如“君子”在《论语》两万多字的篇幅里面总共出现了100多次,而在《于丹<论语>心得》里,“温度”恐怕少说也出现了100多次,所谓“温度”就是有厚度的,有情感的,很温存纯朴的一种状态,她认为孔子的《论语》是个讲温度的东西,

?于丹教授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做传媒学研究的教授,但是她的本行正是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念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我们举一个书里的例子,看看什么叫做“俗讲”。我们都知道孔子讲“仁”是很重要的,仁民爱物的“仁”,且看于丹教授怎么去解释“仁”,她说“仁”就是两个字“爱人”。于是很多人看完就会觉得“哎呀,这不太象话了吧”,儒家哲学都说“仁”是最重要的概念,可以写好几百好几万本书出来,你现在用“爱人”两个字就带过了,行吗?

???我觉得于丹教授很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她很懂得用一些现代摩登的小故事去解释《论语》里面的道理。比如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于丹教授解释的时候用了一个小故事,她说有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跟医生说:“哎呀,我常常觉得我上班很痛苦,我工作很累,我完全失去了自己,我每天就是为了要讨好我工作上的伙伴,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我精神压力太大了。”然后心理医生就跟他说:“那你应该去看一场喜剧,让自己高兴一点。”谁知道这个病人回答说:“医生啊,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这个病人就是喜剧演员,他平常的工作就是要让大家高兴,讨好人家,没想到反而因此丧失自我,自己高兴不起来了。

于丹以此来解释什么叫“君子不器”,就是我们人应该要安抚一下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内心安稳舒适,掌握到自己的内在,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么解释你能够说她错吗?当然没错,但是她说得非常粗浅,这是很重要的。正如于丹讲的,《论语》是一本教大家怎么做人的书,这里面的道理都是很纯朴的,不要看不起这些纯朴的话,当你在一些特定场合的时候,往往是这些纯朴的东西能够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如果我来讲《论语》,恐怕也是“俗讲”,但是我最注重的字或者说最喜欢的关键词恐怕不是“温度”,而是“气魄”。《论语》是本教人怎么做君子的书,因为从中特别能看出一个君子该有的气魄何在。什么叫气魄?《论语》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话说出来很有气魄,但是你想想看,要落实到做人的情境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