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前历史 作者: 秦前 03章 定立人伦拨乱反正:女娲 立人伦 定嫁娶
伏羲离去后,众人推女娲为王,称为女皇。 拨乱反正 抵柱中原
共工氏,名康回,生得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其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碍于伏羲的威德而暂时隐忍为上相。如今听说群臣推女娲为主,怒不可遏,乃倚仗自己封地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以淹陈都。 霎时中原遍遭水害,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与群臣避入中皇山,中皇山乃中央的封地,中央五行为土,土能克水,所以其封地洪水不能近,只是当时中央已不在。下相柏皇进策曰:「臣闻衡山之阳有祝融氏之后名曰莫坏者,得异人传授,可制此水。」女娲命使者招至。莫坏乃教聚芦苇烧成灰壅塞于低处,洪水之势立见消减。共工见女娲用莫坏之谋止其洪水,又心生毒计,他派人巴结其邻里栗陆,许以厚酬,密定共同决水再淹中原。栗陆利欲薰心,马上叫国人注水决堤。
共工之民惊呆了,遍弃水具跪伏于地;栗陆的人民早已恨其叛乱,此时发一声喊立刻把栗陆杀了。共工在仓惶之间向东奔投尊卢,尊卢拒之,共工只得向西而来,遥见一山壁立万仞,顶有石柱危峻屹立直插云汉。共工爬到山顶,山顶竟有一汪清池可饮,池边尚有芬芳的野果可食。共工想起昔日自己的封地也是如此美好,如今却落到这步田地,越想越怒越想越恨……一股邪恶之气直冲天庭,他双手抱定石柱大吼一声,一头撞向石柱,石柱崩断,发出天裂一般的巨向,从山上滚下,所遇树木山石尽被碾为粉末,幸而山高树多,石柱下滚之速略受羁滞。 女娲在山下见了,急命断巨木为海螯之足,立于地之四极,石柱轰鸣坠至,女娲役其神力一掌抵住,将天柱支驾于四足之上,此时地震天摇,大地向东南倾斜,四极下陷,从此河海尽皆东流,四极陷为冰川海洋。 莫坏与人民攀山而上穷追不舍,共工乘夜逃走,西奔至昆吾之境,昆吾早已令人执剑四面守定;共工不得入,又奔至骊连地畀,骊连迎接了他,好言安慰,共工疲惫已极,就呼呼睡著了。骊连令人以牛筋将共工五花大绑,解来见女娲,女娲亲握昆吾之剑,历数其罪而杀之。将其封地分与尊卢、骊连、昆吾三人治理。 女娲率众回都,见宛丘已被水破坏不堪居住,就建都于中皇山之阴。 炼石补天 修饰仪容
到此时四方回复安宁,天地回复生机。大臣随造笙簧,以通达各国不同的民风;□陵制都良管,以协调所有乐器之音;圣造班管,择清晨吹之,日月星辰各自灿烂光明。女娲觉得这段时日杀伐太重,心中略感悲伤,即造了一张五十弦的瑟,长七尺二寸,命素娥鼓之,顿时愁云四塞阴雾迷空,音色杂乱听之极悲。女娲知用弦太过,命将此瑟尺寸与弦各折一半,瑟身绘画锦文饰以宝玉,以抑其悲,然后弹之,天地清明幽微各得其理也。这张瑟的尺寸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女娲见人民披头散发无异阴鬼,就教人民将长发盘上头顶,用竹片插牢,再用细细的带子加以束定,看起来非常整齐端庄。天下纷纷仿效,自此人民懂得了修饰仪容,中原的风俗也大为改观,这就是头饰与发簪的由来。女娲还常常乘坐六条飞龙拖拽的雷车巡视天庭,以保护天上地下的安宁。 |